离岸公司,是在离岸法区注册,在注册地以外区域经营的公司,泛指非当地居民在离岸法区内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离岸”的含义是指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地在离岸法区,但其业务运作在注册地以外的世界各地开展。
在投资圈,通过搭建一套离岸架构进行融资进而上市是个公开的秘密,从“新浪架构”开始,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这些遥远的岛屿逐渐成为热门注册地,百度、盛大等大公司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这种背后结构有些复杂的模式。离岸注册公司还负责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备案,是融资与上市前最后一步的经手人。
这是个资本膨胀的时代,VC、PE领域极其活跃,创业板为创业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离岸注册公司也在面向更多的客户,在每一轮上市热之后满足客户更个性化的需求。
拿到美元投资,到美国上市,唯有通过注册离岸公司并设置离岸架构,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沿用多年,业界对此早已心照不宣。离岸公司的定义中提到,“在离岸地或离岸中心注册的商业组织但不在当地经营,同时在登记、监管、信息披露、税务、管理和国际义务方面享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政策”,其中的离岸地指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等,而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中国香港也被囊括在内。
实际上,注册到离岸群岛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外汇管制与合理避税。简单来说,“新浪架构”就是自然人控股的BVI控股一个开曼公司,后者再控股一个香港公司。这个架构从根本上解决了融资问题——外方决定投资中国的内资公司,外币无法直接进入,而开曼群岛、百慕大、维尔京等地区普遍对豁免公司没有外汇管制,只有通过在海外搭一系列的架构才能把资金合法引入。
其次是合理避税,产生盈利分红的时候会层层上分并最终分到个人,离岸公司只需要每年收取定额税款,而香港跟国内有双边税收协议,主要征收利得税,在香港以外获得的海外利润无须缴税。
最后,选择对文件要求更高的开曼作为融资和上市的主体也能避免法律风险。被投公司在上市前递材料时的身份是投资控股公司,只要股权架构图中能够显示这家在商业模式与净利润等条件合格,可以为母公司输送利润的公司,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具有上市资格。
离岸公司,可以让创业者更好的开拓海外业务:
多数创业者在之前并未想过这些。“创业者对业务够专业就行了,他们最初对投资的判断来自其他被投企业和市场上的见闻,脑子里可能都没想好拿美元还是人民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公司投资经理说,“企业融资就像人体的生长发育,投资人对创业公司架构设置的提醒,也是融资带来的无形资产。创业者得提前判断业务性质,看哪个股票市场对自己的企业类型比较认同再选择上市地,如果融了外币,就只能在香港、境外上市。美元基金一来,路线也就决定了,公司就得变成海外架构,一切都开始奔着上市走。”
初步决定融资的一霎间,离岸注册的工作就纷至沓来。在最初的会议中,创业公司、投资双方及其律师参与,离岸注册公司就要同时进入,从股东结构、融资进程、成本角度分析制订方案,接着架构设立好投资人注资,投资到位后,开始保管公司股东、董事名册以及各种章程。这时的离岸注册公司还面临身份的转变,香港、BVI等地会要求“公司秘书”的角色,离岸注册公司因此胜任。第二、三轮融资启动时,律师会向离岸注册公司寻求公司信息。
离岸公司对即将登陆海外市场的创业公司来说,不是备选,而是必须。